top of page

东家不打打西家,甲方不当当乙方

  • Writer: Jackson
    Jackson
  • Jul 23, 2019
  • 3 min read

Updated: Apr 23, 2020

康城过了,跳槽就流行起来。


我不应怪罪金狮,问题其实早就出在铅笔 —— 人家在五月 D&AD 领奖后就递上了辞呈,加上两三个月的离职通知期,七月开始 ‘流行’ 转战实属常事。


那广告人辞职的原因就是铅笔、金狮、飞人吗?

我们可以从学术角度来探讨一下,为什么你辞职。

Product 和 Profit 之间的哪个 P 呢?


Product 即创意杰作,Profit 则指盈利。两者不分先后,皆因两者相生。这个 2P 循环论是来自前公司。


2P 循环论大体意思:身为广告公司主事人,你可以先制造创意杰作、打响名堂再来招揽客户;又或者你的客户缘特别好,先打通生财之道,再招揽创意高手回来提高 Product。如此生生不息。


2P 循环论运用到个人身上,就变成你的 ‘短程目标’ 要的是广告奖还是年终奖(金)?是更辽阔的创作空间,还是更丰厚的薪金?总之,就是心灵慰藉和生理需求。

ree

PRODUCT x PROFIT

= 产品 x 盈利

= 奖座 x 薪水




哗!一封辞职信而已,有这么 ‘学术’ 吗?

唔,请容我借用 Monster 这个老牌招聘网站的 ‘虚哲学’ 来分析。


我再问一次:你为什么要辞职?

是不是脑海里不断浮现一把 ‘声音’?



确定你要听信那把莫名的声音,还是征求 Monster 的专业意见?




哎呀,谁这么小白?!不是那把蠢声音啦!

是不是你的 ‘初衷’ 在作祟?




总是等不到那只鹳?因为白鹳送子不是我们的文化?

那星爷的 ’咸鱼论‘ 你应该明白了吧?

《疾风》致周星驰《新喜剧之王》 🎵 最怕咸鱼 / 一直拥有个梦 🎶


01:56 开始出现的个性标签,基本上就是团员们的人生奋斗史、打拼辛酸史 —— 虽然他们每次离开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舞台后,立刻变成路⼈甲⼄丙丁,但灵魂却从未掏空。


当然,这也印证了(咸鱼)卧虎藏龙未可知。




也许你暂时还没有辞职的念头。

但你别以为一封完美的求职信和简历就可以打开任何企业的大门!不是我瞎说,这是 Monster 最近揭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秘密!


解决方案,看来只能亲自到 Monster 网站才能了解其中奥妙了。



回到广告圈。


广告圈的人事流动率应该是所有行业中最高之一。

多年前也许还可以用 2P 循环论来解说人事流动率。但近几年则是因为各种网络平台的冒现,原有的广告行销模式不断被重新定义。传统的广告公司有浴火重生的有拆散重组的也有烟销灰灭的。


在刚落幕的康城国际创意节里,创意之神 David Droga 曾经针对他把自家品牌 Droga5 卖予 Accenture Interactive 一事作出回应。言中提到:“If I’m not able to influence more parts of client business, then as a creative agency I’m less relevant to them, so that’s our job.”


除了合并重组再出发,也有创意人选择从乙方转战甲方。


转战甲方,即是进入之前被称为 ‘客户’ 的组织里,成为他们的其中一个部门,参与他们的产品 / 服务研发,直到传销策略。


这也不是本地广告圈独有的转变模式,‘据说’ 中国在两三年前已朝着这个方向 ‘进化’: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华为等都自立了创意部,旨在更有策略地进行自家传销工作之余,又能为潜在的客户 / 合作伙伴提供传销服务,实质一举两得。


这波广告圈的进化浪潮,或许就是解决本地广告圈逐渐萎缩同时又迅速饱和的折衷方案。这或许也是本地广告圈的未来之路,或许是广告史从未发生过的 ‘历史’。


所以,当你有了那股冲动 / 计划好的目标,不妨转战。



离职在即,特以此文纪念过去七年的广告生涯、是一个时代的结束,也是另一个开始。共勉之。




对了,看完视频后别忘了读读相关的留言。你就知道广告有时也是非常接地气、写实。

Comments


© 2018 by Jackson Mah

bottom of page